皇家国际娱乐在线 院长信箱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现任领导
  • 媒体视角
热点信息
媒体视角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媒体视角

温度新闻:温州市文化特派员项目路演!在泥土里绽放绚烂文化之花


发表时间:2025-04-11 编辑: 浏览量:

  4月10日下午,“咱村有变化”温州市文化特派员项目路演活动在温州道德馆启幕。31位市级文化特派员带着精心打磨的文化项目齐聚一堂,集中展示近一年来扎根基层、服务乡村的丰硕成果。



  自文化特派员制度实施以来,温州紧扣“文化赋能强城行动”,创新构建“乡约文化π”双月分享交流机制,以县域结对模式打造乡村文化“共建共享圈”,将专项经费纳入乡村文化建设整体规划,指导特派员依据各村禀赋,“一村一策”推进227个乡村文化品牌提升项目。一年来,227位文化特派员走进田间地头,累计开展2530余场次文艺演出和惠民服务,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的文化动能。


  文化特派员与村民的故事交织成画;传统文脉与现代创意擦出火花……这是一场暖阳里的文化盛会,对既往工作全景式回溯盘点;这亦是一场春日里的奋进出征,向着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再次进发。



  传播新思想


  文明乡风点亮乡野生活


  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文化特派员的重要任务。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把思想讲鲜活、把理论讲透彻,考验着文化特派员的能力水平。


  传播新思想,就要让理论学习成为日常。


  文化特派员刘玉山不仅首创“红色智库+沉浸课堂”双轨传播体系,三个月内完成三场主题宣讲,还与永嘉县岩头镇党委共建理论实践基地,形成“学术研究-基层转化-成果反哺”的闭环生态。“我们在策划‘重走红军路’研学路线,串联金贯真故居、红十三军教育基地等8个节点,目前正在联合省委党校打造‘红色研学认证体系’。”刘玉山向大家介绍“红色资源”向“红色经济”转化的实践路径。


  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文化特派员们活跃于乡野大地,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吸引广大群众靠近新思想、践行新思想。


  “文化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未来的火种;不仅是社区的灵魂,更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活动现场,派驻瓯海区三垟街道的文化特派员周永侃侃分享榕盛社区的点滴变化,通过一张张照片,展示以文惠民、以文润村的美丽图景。


  从在南仙社区举办“榕亭故事会”,到“邻里文化节”走进吕家岸社区,周永帮助三垟街道推行“一社一品”计划,以解决“文化失根”问题,让该街道文化活动参与率提升40%。“我还带领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国际学生参加社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并与其他文化特派员合作举办文化交流活动,让留学生们也参与到‘村晚’‘过大年’等传统活动中,了解更多中国文化。”周永说。


  在市派驻鹿城区藤桥镇的文化特派员张敏看来,这幅因文化赋能而跃动璀璨光芒的水墨长卷,其点睛之笔在于非遗技艺与现代农业的碰撞——以稻为媒,皇家国际娱乐在线师生与当地“老把式们”围坐田埂,串起高校智库与乡土智慧的珠链;文化展示区里,千年藤编在年轻人手中焕发新生;“村晚”前台阿婆们跳起改良版藤桥腰鼓舞,后台90后村官调试着全息投影;传统漆灯笼与后备箱市集比邻而居,凤凰灯光秀与身穿古装的行人相映成趣……回想这一幕幕场景,张敏很有感触:“真正的文化振兴,是让每个村民都成为执笔的丹青妙手。”


  处处漾生机


  文化资源直抵基层一线


  曾经,文化下乡难以让文化根系深植沃土。文化特派员带着创新理念走进田间地头——他们一头连着派出单位、一头连着乡村基层,用专业智慧为乡村文化建设破局。


  在瓯海区泽雅镇纸源村卡卡青年社区,文化特派员陈佳璇正用一场“在山言山”泽雅纸山农耕文化展,书写文化赋能新篇章。开展首日,300多位游客循着纸浆清香走进古村,触摸千年纸山的文脉肌理。


  这位深耕乡村的策展人踏遍田间作坊,与非遗造纸匠人促膝长谈,将散落的文化珍珠串成“千年纸山,寻韵泽雅”的发展主线。她牵线高校设计团队,为纸山大米、粉干等农产品度身定制“纸山农物”品牌,让极简线条勾勒的古法造纸纹样爬上包装,使传统农货摇身变为承载文化记忆的时尚符号。


  沿着瓯越大地的文化脉络向南,苍南县灵溪镇狮山湿地公园正上演着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文化特派员周锵带着“文旅升级计划”扎根灵秀村,将传说中的“鸿运九狮”转化为触手可及的文化地标。


  当狮子雕塑在湿地广场落成,一场别开生面的认捐仪式让古老传说走进现实,成为游客镜头里的网红打卡点。更具巧思的是,那支顶着狮子浮雕的文创雪糕,首周便在社交平台收获数万次打卡,让“吃雪糕游狮山”成为文旅新时尚。


  在永嘉县鹤盛镇鹤阳村,青瓦白墙间的诗碑见证着“中华诗词之村”的当代蝶变。文化特派员黄建峰以“诗性栖居・艺术乡建”为笔,在古村落里描绘文化振兴新图景。他邀请油画家、音乐人等组成专家团,在乡野间开展“行走的头脑风暴”,由诗词意境与田园风光碰撞出“鹤阳新八景”,让乡村处处洋溢着艺术气息。


  值得一提的是,他促成鹤阳村与皇家国际娱乐在线“联姻”,将研学基地建在稻田边、古宅里,让中小学生在鹤阳诗村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触摸“诗入田间”的文化密码。每到假期,数百名师生都会在此感受诗词与乡土的共生共融。


  从纸山深处的文化解码到湿地之畔的品牌破圈,从古村诗韵的当代转译到文旅IP的创新培育,文化特派员正成为乡村文化基因的激活者、创新转化的赋能者,让文化在乡村真正扎下根来,生长出充满活力的文化生态。


  非遗“活起来”


  文化阵地勾勒振兴图景


  从传统街巷到活态展厅,文化特派员正推动非遗技艺融入日常烟火,为城乡文化阵地建设书写生动注脚。


  洞头区东岙顶村的石厝群在碧海蓝天间层层叠叠,作为该区首批旅游开发村落,这里深藏着“古宅、古井、古巷、古树、古民兵连”的“五古文化”。派驻东岙顶村以来,文化特派员郑敬玉打造“东岙顶-渔家福宴”村域文旅IP体系,将整村规划成“温色系”活态渔村博物馆,勾勒出海岛文化“活态传承”的振兴图景。


  村口古树下的渔歌对唱;传统石厝改造成“渔民生活展厅”;日出观景台上,天然岩礁与错落有致的石厝构成动态展陈,就连晾晒的渔网、修补的渔船都成了会讲故事的“展品”……“全域即展馆、生活即展演”的理念,让游客在踏上村子的瞬间,便走进了可触摸、可参与的文化空间。


  来自温州美术馆的文化特派员钱继奔,则把推进“南师故里 国学新风”文化品牌建设的金点子“种”进乐清市翁垟街道曙光村。这里不仅留下了南师文化在温州传承的脉络印记,还拥有黄杨木雕、河西鱼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得天独厚的文化富矿令他惊喜。


  于是,钱继奔积极推动文化资源的共享与交流,开展了一系列文化与教育项目。温州美术馆向南怀瑾故居捐赠100套馆藏精品图书,设立了“温州美术馆南怀瑾故居阅览厅”,为当地民众和南怀瑾文化爱好者提供了一个静谧且资源丰富的阅读与交流空间。


  潜移默化的变革也在文成县铜铃山镇下垟村演绎。在文化特派员胡春的助力下,文成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首家乡镇直营店开业了。不仅为文成贡茶、糯米山药搭建了重要的线下营销平台,更为前来铜铃山的游客打造了集购物、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特色空间。


  眼下,随着一个个带着泥土芬芳的文化项目落地生根,温州正以文化特派员制度为纽带,编织起城乡文化交融互促的崭新图景,让文化之花在瓯越大地绽放得更加绚烂。





  相关链接:https://wdapp.wzrb.com.cn/app_pub/xw/wh/202504/t20250411_545516.html?docId=545516


地址: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 电话:0577-86689190 E-Mail:msxy@wzu.edu.cn